隐藏的 DNA 突变使前列腺癌风险增加五倍——科学家锁定治疗新靶点
了解基因突变( DNA的永久性改变)是检测、治疗并最终预防其可能引发的疾病的关键一步。这些突变会从最根本的层面扰乱我们身体的功能,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揭示哪些突变最为重要。
了解基因突变( DNA的永久性改变)是检测、治疗并最终预防其可能引发的疾病的关键一步。这些突变会从最根本的层面扰乱我们身体的功能,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揭示哪些突变最为重要。
在人类听觉系统的微观世界里,一场关于“分子守护者”的故事正在改写衰老与听力衰退的宿命。
全球老龄化浪潮下,解码衰老的代谢驱动因素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圣杯。传统观点认为代谢失调是衰老的伴随现象,但一个关键谜题始终悬而未决:究竟哪些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是推动衰老进程的关键推手?
药物靶点的识别指的是通过各种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确定能够与药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糖类等)。这些靶点通常是与某些疾病相关的分子,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进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药物靶点的识别不仅是新药研发的基础,还涉及到疾病机制的深入理解。通
肝内胆管癌(iCCA)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肝脏肿瘤,约70%的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已处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阶段。近年来,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免疫治疗在多种晚期肿瘤中取得了显著突破。然而,受限于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中淋巴细胞浸润不足及免疫抑制性细胞大量积聚,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百图生科(北京)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靶点处理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的专利,公开号CN120032728A,申请日期为2025年01月。
第32届欧洲肥胖大会(ECO 2025)于当地时间2025年5月11日在西班牙隆重召开。作为全球肥胖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本届大会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学者,围绕肥胖的病理机制、代谢调控、治疗靶点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探讨。首日议程中,“脂肪组织的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造成了沉重的疾病负担和社会负担。尽管当前有标准治疗
肝衰竭作为一种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死率极高的严重肝脏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手段有限,长期以来是肝病领域亟需攻克的难题。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和基础科学的不断推进,人们对肝衰竭特别是急性-慢性肝衰竭(ACLF)的认识逐步加深,从发病机制、分型评估到个体化治疗
近年来,白介素-1 受体相关激酶-4(IRAK4)的研究持续火热,这是一种广泛表达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参与先天免疫调控。IRAK4 在多种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中发挥核心作用,其过表达与炎症、自免和癌症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因此靶向 IRAK4 介导的通路,已成为
CTLA-4,又名CD152,由CTLA-4基因编码的一种跨膜蛋白质,表达于活化的CD4+和CD8+T细胞,与T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受体(CD28)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是青壮年男性的常见病,约 80% 患者可通过药物缓解症状。随着精准医疗发展,2025 年药物治疗更注重靶点机制。本文结合最新研究,解析 5 类靶点药物疗效。
AACR年会刚刚落幕,肿瘤治疗领域的技术革新再度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尤其在抗体偶联药物(ADC)领域,从新靶点的不断挖掘,到双毒素、双靶点策略的崛起,再到与免疫治疗的深度融合,ADC正逐步迈向多机制协同的全新治疗模式,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科研突破与临床潜力。在这场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海军和研究员陈吉平团队在中链氯化石蜡的毒理学评估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中链氯化石蜡的多靶点毒性效应和线粒体损伤的分子机制。相关系列成果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上。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预估,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数约为106.06万,占所有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22.0%,而因肺癌死亡的人数为73.33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28.
5月20日,先声药业旗下抗肿瘤创新药公司先声再明宣布,其自主研发的FGFR2b(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b )靶点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候选创新药SIM0686已启动针对晚期实体瘤的Ⅰ期临床研究,并于南京天印山医院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消息面上,5月20日,先声药业旗下抗肿瘤创新药公司先声再明宣布,其自主研发的FGFR2b(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b )靶点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候选创新药SIM0686已启动针对晚期实体瘤的Ⅰ期临床研究,并于南京天印山医院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2025年5月20日,先声药业集团(2096.HK)旗下抗肿瘤创新药公司先声再明宣布,其自主研发的FGFR2b(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b )靶点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候选创新药SIM0686已启动针对晚期实体瘤的Ⅰ期临床研究,并于南京天印山医院完成首例患者
5月15日,南京医科大学研究团队在期刊《Cell Death Discovery》上发表了研究论文,题为“USP18 deubiquitinates and stabilizes SOX9 to promote the stemness and maligna
当前肥胖治疗领域面临的重要瓶颈之一是:传统减重药物在降低脂肪含量的同时,往往伴随肌肉流失,这不仅损害代谢健康,还可能进一步加剧胰岛素抵抗。运动干预已被证实能通过激活骨骼肌AMPK等信号通路,实现减脂与增肌的“双赢”效应,对于改善肥胖相关的代谢紊乱(如糖尿病)具